入秋之後,天氣漸涼,又到了“秋季腹瀉”的高發季,媽媽們也開始緊張了。此時,寶寶的小肚子稍微有點腹瀉趨勢,媽媽們就開始著急:寶寶是不是染上秋季腹瀉啦?長春育兒教你如何判斷。
秋季腹瀉是指由輪狀病毒引起嬰幼兒腹瀉,是最常見的一種幼兒腹瀉。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因常發生在秋冬季節被稱為“秋季腹瀉”,但並不表示秋冬發生的腹瀉就是“秋季腹瀉”,而秋季腹瀉也不僅僅隻是發生在秋季。
通常感染輪狀病毒後潛伏期為1-3天,感染初期會有發熱、流涕、輕微咳嗽等症狀,病初1-2天常發生嘔吐,隨後出現腹瀉。由於初期的症狀和感冒很相似,很多家長在孩子拉肚子之前容易混淆誤以為是感冒。
如何辨別寶寶是不是“秋季腹瀉”?
技術辨別:通過大便輪狀病毒抗原能夠快速測定。要求家長孩子腹瀉後,將大便標本留於幹淨的塑料瓶內或保鮮膜內,在嬰幼兒排便後2小時內送至醫院化驗室進行檢測。
症狀辨別:患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時,孩子會發熱、嘔吐,大便呈稀水樣,也可形容為“蛋花湯”樣。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初期,孩子以發熱和嘔吐為主,嘔吐期間,進食液體比較困難,往往是喝10毫升水,嘔吐出20毫升。
秋季腹瀉關鍵注意防脫水
輪狀病毒性腸胃炎為自限性疾病,自然病程約3-8天,少數較長。由於腹瀉和嘔吐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,很容易使患兒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及電解質平衡紊亂(如低血鈉和低血鉀等),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和糾正脫水的工作。
從寶寶腹瀉初期開始,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少量多次飲水或喝稀粥,並增加哺乳次數,及口服補液鹽,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
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小兒腹瀉脫水的極佳方法,使用時按照說明書上的稀釋方法,少量多次喂服,既可預防脫水,又可治療輕中度脫水。
口服補液鹽用量:建議寶寶每次排完稀便後,都要補充一定量的補液鹽,一直吃到腹瀉停止。一般小於6個月的寶寶每次50ml,6個月到2歲每次100ml,2-10歲每次150ml,10歲以上能喝多少就給喝多少。
家庭治療中,長春育兒建議在盡可能補水的情況下,如果孩子4小時內仍沒有排尿,甚至出現哭時少淚、口腔幹燥等情況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通過靜脈輸液糾正脫水。